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丨震感明显却不让人下楼,多荒诞呐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突发6.8级地震,引人关注。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距离此次震中226公里的成都市区也有明显震感。5日下午,网传一张关于成都市成华区一高风险小区物业在微信群里呼吁居民不要下楼的微信截图,记者致电该小区物业进行核实,该工作人员表示,地震再严重也严重不到哪去,在家里待着是最安全的。

  相关物业的这一态度引来争议。

  关于“地震时要不要跑下楼”,在网上曾有过讨论,有人说得下楼,有人说不可以下楼,有人说得根据楼层高低、震级大小决定下不下楼,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尽量置身于空旷之处,是躲避地震灾害的一个基本常识。同一天,亦有成都某高楼居民突破“铁门关”到街上寻找安全去处的视频传出,这充分说明,在危机面前,适机下楼是群众一种理性的选择。2019年,四川长宁县发生地震,成都市民纷纷跑下楼避灾的一幕,也给人深刻印象。

  物业人员劝阻下楼,并不能说完全有错,但“地震再严重也严重不到哪去”的说法,还是想当然了。

  联系成都疫情防控背景,“不要下楼”说带有另一层含义。9月4日0-24时,成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0例,数据说明,此时的成都,疫情防控压力不小。高风险小区处于严密封控管理状态中,“不下楼”当然可以极力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保护来之不易的封控效果——可以想见,物业人员的声音,也代表了疫情防控机制中的某种倾向。

  令人不安的是,在微博上,有IP地址为四川的网友吐槽说:不只是高风险小区的物业不让下楼,我们零病例小区,跑下楼的也被要求回去。这类吐槽者还不少,所叙述之事值得关切。

  在“不下楼”之上,还有一个词叫“人命关天”。在灾害突临、千钧一发之际,理应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逃生本能,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以“家里最安全”的理由,加以阻止。地震无情,万一因为一句绝对化之言,导致某些意外情况发生,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近年来,成都周边多次发生地震,在震感中,成都人学会了泰然面对,也学会了“当下楼则下楼”,总的来说,在地震袭来的一刻,人们的反应是“多元”的,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疫情防控工作得做好,防灾工作也要做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那是万万不行的。

  任何初具防灾常识的人, 都会为“不下楼”的要求感到不解和担忧。多年来一次次感受到其他地方的震感,但成都都没啥事,这是事实,但“一次次没出事”不代表永远安全。放下自以为是的姿态,在大自然面前,多一份敬畏,多一份审慎,多一份从容,并不多余。

  别再动不动就让人“不下楼”了,这个毛病不能惯着。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邵倩倩)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