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月下乞巧、宋制婚礼……扬州古城里浪漫过七夕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广宣 记者 顾潇 文/摄)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宋制婚礼……七夕是最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8月3日晚,在扬州古城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身着汉服华裳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当晚,扬州广陵“仁丰里遇见ni”七夕民俗文化节浪漫上演,市民、游客在这里体验七夕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浪漫。


△ 沉浸式宋制婚礼秀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8月3日晚,走进仁丰里,热闹集市令人挪不动脚步,悦耳鼓乐营造出浪漫喜庆气息。尝美食、看表演、观一对新人宋制婚礼秀、唱古风情歌,还能体验穿针乞巧、特色扬州剪纸,一个个汉服美女巧手翻飞,剪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红双喜等题材,不时博得现场叫好声。

扬州是唐朝唯一没有宵禁的城市。唐朝,扬州更是打破了当时的坊市制度诞生了繁华的扬州夜市。仁丰里作为唐朝里坊的遗存,“巧市”的开设让游客仿佛置身古代扬州,沉浸于传统七夕节的过节场景中。该活动由广陵古城管委会和广陵区融媒体中心主办,扬州市城市河道管理处、广陵区文旅局、广陵区城管局、广陵文旅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 扬州民俗专家夏梅珍带着游客体验穿针乞巧民俗


在现场,扬州民俗专家、非遗传承人夏梅珍正带着市民、游客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就是女子比赛穿针,谁穿得越快,乞到的巧就越多。”现场不少年轻人纷纷上手体验,闭气凝神很快就能穿针引线。除了穿针乞巧,更难的项目是投针验巧,只见夏梅珍将绣花针慢慢放在一碗水中,针竟漂浮在水面之上。“这个水要取一半河水一半井水,并且要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夏梅珍告诉记者,暴晒是为了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放针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然后再根据绣花针在月下的投影来验证是否得巧。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据了解,仁丰里小巷聚集着20多家非遗工作室和文创小店,多对夫妻创客“比翼齐飞”,演绎成小巷里别样的浪漫。永乐琴坊老师高廷鑫与高太太因弹琴相识,今年“5·20”刚领了结婚证,成为现实版的“琴瑟和鸣”。高廷鑫说,扬州是中国琴筝产业之都,年产古筝占全国产量2/3,古琴艺术(广陵琴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网络直播、文创市集,古琴的“知音”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古琴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复兴最好的时代。


△市民、游客体验剪纸非遗技艺 


在金木空间,一群恋人跟着冯老师体验制作木芯玫瑰、爱心红木挂饰、植物胸针,作为定情之物送给心爱的另一半。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在仁丰里,沉浸式文化体验,为古城文旅产业打开了想象空间,也让文创小店通过学、品、游、购、娱的形式得以活化传承。非遗文创小巷,成了古城浪漫打卡地。

值得一提的是,街区每家文创空间都有一款七夕主题文创产品,集齐可兑换街区商户、夜市摊位通用优惠券;仁丰里“巧市”还推出了“仁丰通宝”七夕主题款纪念品,由政府联合街区商家,共同赋予了它特定消费券的意义。“仁丰通宝”分为五种:百年好合、琴瑟和鸣、心有灵犀、比翼双飞、花好月圆,集齐五枚,可兑换仁丰里锦鲤大奖名额。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