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半个世纪情怀不减,他开了间书店给自己圆梦


现代快报讯(记者 严君臣 花宇)春夏交接的四月下旬,位于南通唐闸的尚书院里,刚刚午睡结束的狸花猫“露西”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开业的四年里,这家书店陆陆续续来了三只流浪猫,收留它们的是经营图书行业20多年的陈文元。

开一家书店,营造心灵的栖息地,是不少爱书之人的终极梦想。时隔半个世纪后,他依旧抱有童年时的情怀,用年轻时积累的财富为自己圆梦。4月21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陈文元向现代快报记者讲述了这些年来遇到的温暖的人和事。

△正在阅读的书店主人陈文元

“走,开书店去!”
    书店对于陈文元来说,是跨越了岁月长河的一种情结。
    他出生于如皋市丁堰镇,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爷爷的手很灵巧,空闲时会打草鞋,去河里摸螺狮。每隔几个月,他会带着孙子去城里赶集换盐,而这也成为了陈文元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
    沿街支起的小书摊,挂了满墙的连环画。不用吆喝更不用打广告,小书摊刚一开张,旁边就坐满了结伴而来的孩子们。递上两分钱,就能自选一本喜欢的书。只要你乐意,可以一直在小板凳上看到夕阳西下。
    家里没有书,父母也并不关心孩子是喜欢看西游记还是爱读雪莱的诗。赶集时才能实现的“读书自由”,让陈文元的心中早早种下了对于开书店的向往。“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渴望以后能有一屋子书,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陈文元说。
    高中毕业后,他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经营商场,积累下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正当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改变了他接下来的人生轨迹——政策逐步放开了民间资本开设书店的限制。这对于陈文元来说,是个难以抵御的诱惑。
    走,开书店去!从1998年开始,陈文元就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图书行业。“先是在轻纺城批发图书,在那边做了一年多后搬到了南方批发市场。在南方批发市场也只做了一年多,后来搬到了王府井地下书城,还在桃坞路开了一段时间。地下书城的时间最长,从2003年一直做到了2017年。”陈文元回忆说。
    他口中的王府井地下书城,每一名老南通人都不陌生。这个藏在濠河友谊桥畔地下商场里的南通图书城,曾经是南通最热闹的图书批发交易中心。在这里,书籍特有的墨香味,陪伴了陈文元十多年。在这里,他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
    2019年,陈文元来到唐闸古镇,开了现在这家尚书院。典型的民国时代建筑风格,保留着百年前的样貌,天然地散发出让人心境平和的古典气息。在这里,陈文元感觉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书店,早已不仅仅是书店

只靠卖书,能赚钱吗?陈文元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被电商冲击的现在,实体书店几乎不可能依靠卖书实现收支平衡。为了开这家书店,陈文元投入了百万元左右进行装修和购买图书,日常还需要持续承担水电租金和人力成本。

近年来,城市书店们早已开始了不同方向的尝试。陈文元的书店也不例外,卖咖啡和茶饮,成为了书店的“标配”。除了定期邀请专家举办文化沙龙吸引读者,他还将书店闲置的空间进行改装,用来对外出租场地开展活动。

可以看书,可以喝茶,也可以关起门来聊天谈心。这样的一间书店,成为了不少单位进行团建的优先选择。陈文元还定期举办公益性质的读书会和国学诵读会,虽然不挣钱,但能让店里多添几分人气。

不同于普通的饭店和咖啡店,书店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时常会遇到质疑的声音,处境也略显尴尬。“打着卖书的幌子来做餐饮。”“现在的书店已经变味了。”人们似乎天然地会对书店抱有理想化的期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打乱了这间书店原本的经营节奏。为了配合疫情防控,面向大众开放的书店会不定期需要闭店。从2022年3月底至今,尚书院已经闭门谢客一个多月了。这让陈文元的很多计划都暂时搁置,“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比如线上读书会。”
    这些年来,让陈文元坚持下去的动力究竟是什么?陈文元给出了两个字的回答——“信念”。信念让他能维持动力,让他能拒绝“躺平”尝试突破。“现在我每天能自由地选书看书,相比于只能借阅连环画的小时候,已经很幸福了。”陈文元说。
    纸质书,对他们来说依旧无可取代
    你还在读书吗?
    当听到这个问题时,00后小蒋打开了手机屏幕。他有不少读书软件,还曾买过电子书阅读器。仿真页面的虚拟书架上,排列着不少名家著作。“其实很多书阅读进度都是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作为一名在校学生,他有着更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和余地。有时他会把手机放进包里,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看书。
    “其实看电子书会让我有些轻微焦虑,会时不时看手机电量,被信息提醒打断。”小蒋说,看纸质书一旦进入状态,注意力会更为集中,阅读效率也更高。
    但对于生活节奏更快的工作党来说,看纸质书已经有些“奢侈”了。文字工作者“灵梦”告诉记者,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她大多利用搭地铁或者睡前的碎片时间来看书。出于方便,她现在基本都是使用阅读软件,还开了不少年费会员。
   “灵梦”说,书店依旧是个令她心生向往的地方。在实体书店,走过两三个书架,她总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排列整齐的书本,纸质书的触感,会让你感觉到心灵的平静,也能激起你读书的欲望。”她说。
    或许正是有这样多依旧保持着对纸质书热爱的读者,实体书店才能撑过一个个寒冬。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即使是在疫情发生的2020年,中国依旧新开书店4061家,关闭书店1573家,新开书店数量达到了关闭数量的2.6倍。最近的2021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江苏省居民纸质图书阅读率71.7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78本。
    对于陈文元来说,这样的感受也更为直接和热烈。在他的书店里,时常会出现与他一样抱有初心和情怀的读者。有一名在南通海门从事家纺生意的陆先生,每隔一段时间会驱车数十公里,特地来他店里买书,每次都会花费数百甚至上千元。还有曾参加活动来书店当过一日店员的年轻女教师,回去后特地写了长文表达感受,并给书店订阅了一年的《读库》。
    这些在现实中忙碌奔波的读者们,将陈文元的书店当作了心灵的港湾,寄托着他们各自对于读书的热爱和理想,并力所能及地用实际行动来延续实体书店的生命。这些温暖的点滴小事,也成为了陈文元坚持下去的支柱。对于未来,陈文元依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正如他年少时最喜欢的诗人雪莱所写的诗歌那样——“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