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从农场地头走上餐桌……快报记者体验“草莓漂流”


实现“草莓自由”是每一个吃货的梦想。春节前夕,现代快报记者探访苏州市知名产品——“林莓莓”草莓种植农场,跟随农场主、农学硕士、市劳动模范林亚萍,边学边干,见证一颗草莓从地里到餐桌的全过程。

△ “林莓莓”农场的草莓大棚

40亩地45个大棚,每天都至少走一遍

上午九点,我来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的“林莓莓”农场,此时林亚萍和家人们已经忙碌起来。林亚萍告诉我,她和家人每天来农场的第一件事是开窗透气,草莓娇弱,在通气状态和水分管理上必须格外注意。“冬天天气寒冷,晚上要关上保温,近期苏州连日降雨,白天要打开透气排湿。”由于农场内有45个种植大棚,林亚萍一家每天通过一套手摇绞盘式设备逐个打开关闭透气窗,一共90次,这意味着每天光是准备和收尾工作就要耗费大量力气。

△ 林亚萍(右)向记者科普草莓种植方法

接下来,林亚萍要根据前一天的订单量,进入大棚采摘草莓。我提着桶,跟在林亚萍及其母亲身后,走进了大棚。

“林莓莓”农场的草莓采用高垄栽植,一株株草莓被种植在高出地面二三十厘米的垄上。林亚萍说,每株草莓成长时间不一,并不会一起成熟,必须脚下一边走眼睛一边扫,敏锐地把隐藏在叶子下面的成熟草莓找出来。

△ 记者在农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采摘草莓

多年的田野作业让林亚萍练就了一双“鹰眼”,话音刚落,她就熟练地找出几颗草莓,而我一颗都没找到。“采摘草莓同样是一门学问,不能蛮干硬拔,需要把果实虚握在手心里,手腕一转从蒂上取下。”说着,林亚萍轻巧摘下了一颗草莓。

△ 记者采摘到的草莓

在稍加指点和一番训练后,我掌握了采摘技法,开始独立采摘。采摘一颗草莓很容易,但采上一桶对身体来说却是个考验。在气密性很高的大棚中一路弯腰寻找,数百次不间断地俯身采摘草莓再起身放入桶中,相当于开展一次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我很快就感受到了肌肉酸痛。一大桶草莓采完,我已经气喘吁吁,口罩已被濡湿。

林亚萍说,像这样的劳动,他们一家每天都会进行好几个小时。“这些日子我们每天售出300斤以上,最多的一天要卖400—500斤,基本上45个大棚都得‘搜刮’一遍。”而即便没有这么大的出货量,林亚萍和家人也必须每两天巡视40亩种植面积一遍。“草莓会得灰霉病,病株会沿着果实枝叶蔓延,碰一块两天就会传染,几天不看就可能引起大规模灰霉病,严重影响生产,必须及时发现清除。”林亚萍笑着说,这么多年来,在她的朋友圈里,除了种植草莓的同行,她每天的运动步数都是最多的,几万步很正常。

装盒也不容易,三十多盒草莓装了一小时

采摘完毕后,紧接着要对草莓进行装盒,平时这项工作由林亚萍的母亲赵建芳参与完成。她说,草莓金贵,采下后很快就会腐败,必须立即出货。将草莓从桶中拿出后,捡去畸形、多头和过大过小的,其余一颗一颗填入盒子里的泡沫圆孔中,之后盖上通气泡沫纸,一盒就完成了,三盒为一组还要套上纸袋。

△ 记者半天的采摘、装盒成果

这个工作的难点在于草莓必须轻拿轻放,太用力草莓会被摁坏,太浅草莓就有可能脱离圆孔在运送颠簸时受损,一旦装盒时心里毛躁不耐烦,力道就掌握不好。“可以说,草莓本身的质量是一方面,摆放后的品相也很重要。”我在赵建芳的指导下,花了一个小时,将桶内的草莓装好,共计三十余盒。

以往按照这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让快递公司登门取货。但临近春节,物流人手紧张,“林莓莓”农场的草莓订单较平常增加不少,林亚萍需要自己驾车完成配送。我坐在副驾,跟随林亚萍一路奔波,最远一单甚至跑到了苏州市区。下午三点,我和林亚萍终于返回农场,结束了一天的采摘、配送工作。

“为一名草莓种植新农人 ,为苏州市民提供优质、新鲜的草莓是我的工作,我热爱这份工作,并不感觉辛苦。“林亚萍对我说。

如今,林亚萍除了农场主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副总经理。她负责向望亭乃至相城的农户传授技术,对接农业人才来相城种植草莓。在她的带动下,有14 名毕业于北大、南京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或是带着项目落户相城,或是作为技术员在望亭工作,她也因此获评”2020年度感动江苏年度人物敬业奉献奖“。

现代快报+记者 高达 文/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