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戏!看江苏|拍电影、玩转短视频……百岁扬剧这样“焕新颜”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艺蘅)提起扬剧,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百年历史的地方戏种?其实,这些已经不足以概括扬剧的全部,如今,它悄悄 " 焕了新颜 "。



9 月 28 日,在 2021 紫金文化艺术节上,扬剧《阿莲渡江》参与了新创剧目会演,让观众好好体验了一把扬剧的魅力。

扬剧跨界 " 焕新颜 "

" 一把个木梳,抓呀么抓在手呀妹妹,郎儿买把梳子,姐呀梳了个头 ……" 当委婉清扬的小调伴着阵阵江水声在剧场响起时,台下的观众瞬间便被带入了扬剧《阿莲渡江》的故事当中。



9 月 28 日,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编排的现代戏《阿莲渡江》在紫金文化艺术节中上演。该剧以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大时代中的小情感来折射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演出期间,叫好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散场时,戏迷们更是久久不愿离去,有老戏迷感叹," 真过瘾,今天终于听了一出原汁原味的扬剧。"

戏台上原汁原味,戏台下扬剧多了些新玩法。



被誉为 " 扬剧王子 " 的李政成,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之前一些资深粉丝还专门从上海组团包车来看他演出。此前,他主演的扬剧《衣冠风流》自面世以来就备受喜爱,而后推出的同名电影更是成为 " 带货 " 神器,有观众看完后感慨:"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扬剧,将戏剧电影化,真的是很有建设性的一件事,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舞台版。"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扬州市扬剧研究所还专门开设了有官方抖音账号,用年轻人的玩法来吸引更多的年轻戏迷。目前,该账号已累计获赞 38.1 万,从 2019 年至今发布了 326 条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配合炫酷音乐和剪辑的演员介绍,也有展示扬剧魅力的舞台片段等。



百岁扬剧曾有至暗时刻

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扬剧,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九十年代,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经历了一段 " 至暗时刻 "。

当时扬剧市场萎缩,剧团连发工资都成问题,不少青年演员唱起通俗歌曲,另谋生路。就连后来的戏剧表演三大奖大满贯得主李政成,当年也曾别扬剧而去,搞起了演唱乐队。颇具名气后,有企业向他抛出了高薪橄榄枝。就在此时,新任团长邀他回团担纲演出,李政成毅然回团,领起 200 元的月工资、4 元一场的演出费,全情投身于扬剧事业中。

渡过了艰难时期,扬剧的生存处境逐渐好了起来。如何让扬剧拥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人才是关键。



据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原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导演周寿泉介绍,目前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可以说是扬剧的领军团队,全团实际在岗 112 人,其中演职人员占了 60% 左右。" 我们团既有五十多岁的成熟演员、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演员,最年轻的还不到二十岁。除了呈阶梯化的人员结构,演员在学历上也有了巨大的飞跃,今年还有一个年轻演员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为了让新演员们更好地继承扬剧传统,扬州市扬剧研究所采用了 " 传帮带 " 的方式,一些剧目也会采用新老演员交替的双配置。如扬剧《阿莲渡江》中,既有李政成和李霞、孙爱民、王海等扬剧名演员领衔,又吸纳了游佳琦等大量青年演员。特别在主要角色的配置上,采用了新老演员 AB 角交替的双配置,对年轻演员来说这也是一次跟班学习的好机会。



链接:什么是扬剧?

扬剧是由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其中,扬州花鼓是流行于清初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最早多由木工、瓦工、剃头匠等手艺人,逢年过节时自愿结合玩灯赛会,载歌载舞,逐步形成花鼓戏(又称 " 小开口 ")。

而香火戏(又称 " 大开口 ")始见于扬州、镇江及其各乡镇的民间香火、祭祀风俗之中。分内外坛,内坛为文香火,坐唱神鬼故事;外坛为武香火,在广场上作爬旗杆、穿火圈、站刀等表演。久而久之便形成香火戏(又称 " 大开口 ")。

民国二十年(1931)" 大、小开口 " 艺人以 " 维扬戏 "(后又称 " 扬州戏 ")名称于上海聚宝楼戏馆共演《十美图》,自此逐步合流。

在形成阶段,扬剧吸收了大量民间曲艺的特点,又因多在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又平添了几分现代文化气质,逐渐奠定了扬剧古装戏、现代戏皆能的创作倾向。扬剧剧目中涵融着许多扬州的乡情民俗等地方文化,在曲调、表演、剧本等方面,形成了大雅大俗并存的风格。除了《玉蜻蜓》《闹灯记》《百岁挂帅》等经典剧目,近些年新创的剧目《衣冠风流》《阿莲渡江》等也受到了戏迷们的追捧。

(紫金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