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泰州 > 动态 > 正文
姜堰这十年 | 科技创新赋能姜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乔梁 丁明玥 记者 尹有文)9月8日,泰州市姜堰区举行“奋进新姜堰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介绍近年来姜堰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未来5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会上,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开发区(三水街道)、高新区(罗塘街道)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10年来,姜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创成省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区,连续获评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科技创新百强区,高新区建成市级高新区。2012年到2021年,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不足2%增加到2.6%,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33%增加到54.7%;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72件增加到1344件。10年间,全区企业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省科学技术奖20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其中,苏中药业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0年来,姜堰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创业主体,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引领科技事业向好发展。在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方面,着力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上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在开展科技服务方面,贯彻落实挂钩联系镇街(园区)制度、服务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专员机制,实现入企走访调研常态化,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服务下沉。



10年来,姜堰区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资金向企业流动、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规范和加强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与中科院、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扬州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达成校地合作,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产学研活动200多次。今年,姜堰组建“产业链创新导师团”,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已遴选各领域140多名专家,覆盖六大产业链。


10年来,姜堰区积极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着力打造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强磁场”。围绕主导产业和技术需求,不断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建成姜堰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泰州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新材料(泰州)研究院3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创投+孵化+服务”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展模式,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6家、星创天地3家;激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扩面升级,建有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1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61家;推动离岸孵化工作,借助先进地区科创资源优势,在源头遴选优质项目、引进高端人才,推进创新成果在姜转移转化,努力补齐创新要素短板。



10年来,姜堰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创新人才体制,强化人才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全区人才总量达12.98万名,柔性引进院士13名,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5名、省“双创人才”28名、省“333”高层次人才27名、省科技企业家16名、市科技企业家96名;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意见》,在“姜八条”基础上出台“3+N”人才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人才20条、高质量发展人才新政,创新推出企业人才储备金、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等专项激励政策;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才金融港”,创新“堰才投”“堰才贷”“堰才保”等产品。


下一步,姜堰区将大力弘扬“三争精神”,统筹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把姜堰建成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强区,成为苏中地区产业特色显著、具有一定省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编辑:王婧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