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消费动能澎湃,从商圈烟火看见徐州活力

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徐州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消费活力,展示出消费促进工作的丰硕成果。11月26日,徐州市召开“辉煌‘十四五’,‘徐’写新篇章”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幅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内需动能持续涌动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活力,在彭城大地次第绽放


漫步今日徐州,从彭城广场商圈的霓虹璀璨,到回龙窝街巷的烟火氤氲;从《彭城风华》演出的座无虚席,到苏宁广场内首店开业的长龙——消费的热度,可感可知。


“十四五”以来,徐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其中,2021年—2024年,徐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22.9%、1.6%、8.3%、6.4%,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2、第3、第2位,总量居全省前列以及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首位。2025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70.2亿元,增长5.9%,两项指标分列全省第3和第1位。



数字背后,是这座城市消费能级的跃升。据徐州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单静静介绍,彭城广场中心商圈区域旗舰级消费地标地位凸显,商圈云集2800多家商贸企业,节假日峰值客流超50万人次,年客流量超8000万人次,是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辐射半径超过150公里,市外居民消费比例超过30%,消费辐射带动效应显著。


场景多元,让消费体验焕然一新


消费的升级,体现在每一个生活场景的细微变化中。在智慧商圈,停车导航、智能导购、无感支付已成为日常。在推进商圈智慧智能化建设中,彭城广场商圈获评“全国智慧示范商圈”,苏宁广场、金鹰国际获评全国智慧商店,数字化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购物体验。


夜色下的徐州同样迷人。户部山、回龙窝等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内,灯火通明,人流如织。数据显示,夜间消费增长35.2%,夜经济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


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这个用“微更新”替代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样本,今年“十一”开街即成爆款,外地游客占比过半。老建筑里开新店,古巷弄堂迎新客,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



消费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元。全市以“淮海新消费”为主题,围绕四季消费特点,举办“春风徐来、夏夜生活、金秋惠购、乐购冬日”系列促消费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活动超9000场。2022年以来累计安排市级专项财政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发放消费券、开展贸易竞赛、支持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等项目,其中发放消费券2000万元,覆盖汽车、商超、餐饮等领域,拉动20倍以上的销售额,有力活跃了消费市场氛围。


文旅融合,从“网红”到“长红”的进阶之路


随着“网红徐州”热度的攀升,文旅消费成为新的增长极。2024年,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6600万人次,游客景区消费221.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7%、19.18%,增速全省领先。今年1—10月,全市银联文旅消费金额267.57亿元,同比增长21.45%。徐州已成为新晋网红旅游目的地城市。


“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是关键。”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宗红介绍,文庙街区、徐州饮食博物馆等彭城七里文脉建设项目开业即成“网红”;徐州乐园、方特等“五大园”联动发展,持续引爆市场;马陵山景区列入国家5A级景区储备库,新晋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深度融合让文旅体验更加立体。《彭城风华》自2023年开演以来,共接待观众40万人次、收入超7500万元,七成以上为外地观众。15场万人以上演唱会,外地观众占比65%以上,有效拉动了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


“今年十一期间,徐州博物馆文创收入同比增长202%。”宗红介绍,文博热、非遗热、文创热持续升温,文旅融合的深度正在拓宽消费的广度。


展望未来,徐州将深化“文旅+百业”,用“吃住行游购娱”的烟火气带动人气,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优化环境,让消费者放心“买买买”


消费的繁荣,离不开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构建“七个一”维权新机制,为消费环境优化奠定制度基础。目前,全市已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660家,一键和解承诺单位1164家,ODR(在线纠纷解决)企业888家。



据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李峰介绍,多渠道、深度融合的维权体系确保消费者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十四五”期间,12315平台累计接收咨询投诉举报超120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亿元。


迈向“十五五”,市场监管局将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通过合规监管前置、信用分级赋能促进服务质量提升,营造更安心、便捷、优质的消费环境。


区域实践,共绘消费繁荣图景


在徐州消费版图上,各区域的创新实践同样精彩。新沂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十三五”末的287亿元,到今年将历史性突破600亿元大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年均增幅高达15.9%,充分彰显了新沂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与消费活力的持续迸发。


“我们成功打造了‘心怡生活·惠享全城’促消费品牌,连续开展促销活动,同时全力落实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动消费近6亿元,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百姓。”新沂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蔡安震介绍,新沂不仅打出促消费“组合拳”,还优化消费场所布局,培育消费新热点,花厅水街、新印巷等特色网红街区已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


展望“十五五”,新沂将围绕建设大运河畔商贸文旅城市目标,优化商业空间布局,提升消费供给品质,推动消费业态进一步创新。


作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云龙区在培育新消费业态上成果显著。“十四五”期间,云龙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6.2%,位居主城区前列。盒马鲜生区域首店连续多日销售额同类型门店全国第一;“汉符”系列文创成为爆款IP。


“我们精心打造苏超联赛巨幕观赛‘第二现场’,30余场‘展会节演赛’带动住餐消费持续上扬。”云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泉介绍,“十四五”期间该区游客接待量近3600万人次,旅游收入367亿元,文旅消费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十五五’期间,云龙区将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挖掘消费动能,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周泉表示。


未来已来,消费新蓝图徐徐展开


立足坚实基础,面向“十五五”,徐州已规划清晰路径——


升级供给,夯实消费基础。持续做响“淮海新消费”品牌活动,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改造,增加绿色、智能、健康商品供给,构建多元优质的供给体系。



培育业态,打造增长引擎。以数字消费为抓手,深化智慧商圈街区建设,壮大“人工智能+消费”等新业态。深化商文旅体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


优化场景,激活消费活力。打造更具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升级生活服务,培育本土美食品牌,以数实融合满足个性化需求。


从商圈改造到街区更新,从首店引进到老字号焕新,从智慧场景构建到消费环境优化……徐州的每一步,都在为消费注入新动能。这座拥抱变化的城市,正在用创新与实践,谱写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崭新篇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邢志刚 张晓培/文 郑阳/摄(除署名外)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