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大赛,全市11个县(市)区共35个优秀项目参加市级决赛,徐州经开区共有4个项目参加“擂台比武”,1个项目受邀展演。
这5个项目涉及民主协商、志愿服务、小区治理、产业赋能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经开区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多元化探索与实践成果。
通过现场路演、评委问答、综合评估,经开区参赛项目以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志愿赋能等赢得了评委一致认可。经过激烈角逐,经开区参赛项目全部获奖,荣获一等奖项目1个、二等奖项目2个、三等奖项目1个,喜提“大满贯”。
一等奖项目:徐庄镇重埠村
组织链、产业链、治理链
三链融合
“薯”写乡村治理生动实践
重埠村有种植红薯传统,面积约60亩,但简单粗放种植模式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重埠村党支部召开三会凝聚共识,依托三老破解难题,创建“红薯产业临时党组织”,党员认领任务,构建高效联动机制。
重埠村党支部谋划“两步走”,成立协会与高校合作,设立示范基地,开展相关活动。依托产业基地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红薯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增收显著,带动村民就业。每月开通论坛,推行联办机制,实现村民意愿,强化党员责任,释放治理效能。创新三方协同联建模式,选派党建指导员,引入优质种苗。重埠村设“共富基金”用于公益项目,村民参与主动性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等奖项目:金山桥街道桃园社区
“党”引航 “物”新篇
低成本撬动老旧小区“治理密码”
桃园社区下设小区因物业费标准低,陷入“服务差不交费,不交费服务更差”恶性循环。2024年6月,社区陷入无物业接管困局。如何发挥阵地优势,蹚出“党建+物业自治”模式,实现党建引领下物业与治理深度协同,让居民成小区管理主理人成为破题之要。
社区党总支征求意见后,牵头成立两个物业管理委员会,邀请退休老党员任职,组建保洁团队,启动小区管理。今年初,社区注册成立“徐州桃花源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居民自治+专业运作”模式推动管理服务专业化。依托特色议事品牌形成闭环诉求反馈机制,解决30余件民生问题、化解10余起邻里纠纷,按时办结率达98%。物业缴费率从不足40%提至75%,营收从负债到盈余4万余元,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范例。
金龙湖街道金龙湖社区
精治立方:小区党支部引领下的
“三维”精细化治理模式探索
金龙湖社区下辖君廷湖畔小区建成超10年,设施老化、矛盾突出。其治理成果源于社区党支部引领的“三维”精细化治理模式,即从组织、机制、服务维度打造幸福立方。
小区自有党员86人,同时具有“益家人”“益起来赶集” “顺利工作室”等各类平台,物管会高效且党员占比达40%。但也存在服务方向分散、资源整合不足、党员作用发挥零散等问题。金龙湖社区构建六级组织链条,细分楼栋建党小组,以党员包联家庭。推行社区“两委”与小区党支部交叉任职,形成“党建 + 自治”融合机制。截至今年三月,辖区四个小区均建成物管会。今年6月,党小组发现暑期托育难题,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模式,一周后暑托班开课,45组家庭受益。
三等奖项目:大庙街道东湖社区
东湖青年主理人
FUN享共治计划
东湖社区常住人口5806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群体占比高达72%。这一群体普遍具有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参与社区事务时间碎片化等现实困境。为摆脱这一困境,社区立足人口结构特征与治理痛点,创新构建 FUN+志愿服务体系。
通过赋予青年更多的策划权和主导权,众多青年积极发挥“同龄人号召力”,主动向身边的朋友分享社群活动的亮点,邀请朋友共同参与,形成了“以青年引青年、以活动聚青年”的良好循环。同时,青年党员参与环境整治工作,清理垃圾400余次,利用“蚯”比特宠物粪便分解站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70余场。未来,东湖社区将通过青年楼栋长快速传递民生诉求,并鼓励更多青年成为“社区主理人”,孵化5个以上兴趣社群,让青年能人、达人真正加入社区治理之中。
展演项目:金龙湖街道美悦社区
物管“美” 生活“悦”
曾经的美悦社区,居民觉得物业不作为,物业抱怨费用难收,陷入了“服务差—拒缴费—服务更差”恶性循环,沟通渠道形同虚设。迎着江苏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示范点建设政策机遇,美悦社区党组织发挥“轴心”作用,推行“双岗位、双平台、双队伍”红色物业管理模式,破解治理难题。
社区支委与物业党小组交叉任职筑牢服务根基。党组织牵头整合各方力量,激活“红社议会”“红情议会”两个“红色议事平台”,收集居民意见,协调解决问题。党组织成立“红色管家”和“美悦总监”双支服务队伍。设立五项服务内容,参与“五区共建”,形成“一键上报—智能分办—协同处置—闭环反馈”高效链条。如今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成果丰硕。双岗服务更高效,提升组织力、决策效率和服务效能,物业满意度和物业费收缴率提高;民主双议更和谐,化解邻里纠纷,改善社区环境;双队伍治理更暖心,壮大治理力量,居民形成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