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中国之治”:新时代民法典的鲜明实践特色

    2020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对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阐释和部署。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案,民法典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之治”鲜明实践特色的集中展示。

  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内容上看,这部民法典综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实施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总则等部门法的内容,还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成为草案的最大亮点之一。尊重和保护人格权,是我国法律与政策的一贯主张,近些年却被国外敌对势力恶意曲解否定。民法典的颁布,正式从国家基本法的高度赋予了我国民事主体各种人身权利保护。把人格权作为一项法律内容单独编纂,在世界各国立法过程中尚属首次,这将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文“人权宣言”,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性智慧。

  从形式上讲,民法典从1954年起草编纂到现在确立颁布,历经五次修缮补充,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凝结,是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彰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所讲:“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颁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最新成果,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定的实践要求

  民法典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在新时代的凝练和升华,是以法治化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出的关键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在依法治国原则下,国家治理的各种行为都要依法进行,只有充分发挥民法典在保障私权与规范公权方面的功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才能最终建设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才能最终实现良法善治,才能在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法作为制度体系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的同时,要真正做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法律规章、社会案件和治理效果的有机统一。

  显著的时代精神

  时代是思想之母,法与时转则治。民法典成形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必然体现当前阶段的时代精神和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此次颁布确立的民法典新增民事主体对当前数据隐私、网络虚拟财产权利的保护;细化了网络侵权责任;回应信息时代对人格权的新要求;针对胎儿权利、高空抛物、高利放贷等新问题进行了规范,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民法典的颁布,实质上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法治,怎样坚持和发展法治这一课题的回答。当前我们进行的法治建设就是要破除旧的不合时宜、不能满足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法律规章的限制。从“法”到“典”,一字之差,意义重大,它对现行法律中不一致的规范统一、对重复的删减合并、对空白的补充完善、对过时的淘汰修改,使我国民事商法领域的法律体系、结构更加科学规范、整齐划一,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扫清了法治障碍。

  不变的为民情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民法典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密切联系群众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万岁到人民至上,党成立近百年的时间里,变的是党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基本策略,不变的是党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为民情怀。民法典通过细化和完善各项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法律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民法典的编纂也充分汲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馈,起草组先后进行了10次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民法典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条款,深入基层调研,425600多人参与提供意见,总数达102万条,并在完善草案时得到了有效吸收采纳。可以说,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也是一次群众路线的生动再实践过程,它是一部饱含民主性、合法性和科学性的人民法案,也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信仰。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编号:18XKS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

姓名:覃糠 王让新 工作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