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文 施向辉/摄)在平日,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疫情肆虐,他们毅然赶赴火线!6月30日晚,江苏艺术基金2020年度理事会资助项目,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京剧院创排演出的原创现代京剧《出征前夜》正式首演!据悉,这也是江苏紫金大戏院疫情后的首次公演。在那个不平凡的夜,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与父母、爱人、兄弟分别,舍小爱为大爱,演员们用独特的京剧唱念,书写了一场关于江苏儿女的战“疫”故事,温暖而震撼。
现场
一唱一念叩击心弦,“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尊严!”
“汗青史诗翻遍,寻不见压垮我们的苦难。誓言犹在耳边,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尊严!”当大幕拉开,一段悠长而霸气的唱词在剧场内回荡,惊艳四座。乐师们八音迭奏,演员们字正腔圆,一板一眼间,架构出《延婚》《辞亲》《饯行》三折戏。
出征前夜,林静因请缨驰援武汉准备再次延婚;南京市某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贾许接到出征任务,不得不把家人委托弟弟照看;李意满怀热情报名去前线,不料却落选……
现场,演员们用独特的戏曲手法和唱腔,把大家带入到那个不平凡的夜晚。戏中,医护工作者抛开“白衣天使”的神圣光环,回归“人”的一面。林静在男友的劝说下战胜私心,贾诺对哥哥由怨恨到理解……在这些情感际遇中,诠释着医护工作者“平凡人的伟大”“普通人的刚强”。
一折结束,一折接上。虽然每折戏时间不长,但演员们精彩的演出、故事的跌宕起伏,很抓人心,让大家也感受到了现代京剧的魅力。“很多人好奇京剧怎么演现代故事?其实京剧中的二簧(声腔),最适合抒情。大量内心戏都可以通过戏曲的唱来表现,也更容易把观众带入其中。”演员张婷说。
观众
大爱故事感动全场,背后是真实的战“疫”故事
演出结束满堂喝彩,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给了全场观众太多感动。
一位观众告诉记者,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延婚》中,林静和王博到了武汉之后,他们所居住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每天晚上睡觉前,王博都会敲三下墙,告诉林静他在。“就是这种简单的陪伴,让人瞬间想流泪。”
其实这样的剧情设定并非空想,在每折戏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原型。戏中扮演林静的演员董晶告诉记者,现实中的这对准夫妻,在奔赴武汉后,真的利用这种方式陪伴对方。
“你要说现代人用手机、打电话很方便,但为什么要敲墙?因为‘相顾无言’。有时候语言的关心已没有用,爱有时候就是无声的陪伴。”董晶说,当初她看到这段的时候,自己也感动得不行,向战“疫”工作者们致敬。
在第三折《饯行》中,最后一场以鸡汤代酒饯行的情节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戏中浦宁的扮演者张智博说,其实这个情节也是源于当时出征的一个小细节。“那时候每天看各自新闻,关注援助武汉的医疗队,就看到很多爸爸妈妈拿着饭拿着水果,等在出征的大巴前,想把这些吃的给自己儿子女儿带上,真的特别感动。”
幕后
历时3个月,易稿10多次,这群“后浪”很努力
简洁大气的舞美,富丽纷繁的灯光,明暗变换间,舞台上的人物仿佛一帧帧定格。很难想象,这样一场完美的大戏,全部力量都出自江苏省演艺集团,并且主力都是青年演员。
唱腔设计于得海、音乐设计白晶、服装设计唐悦、《延婚》导演王东……现代快报记者在主创名单上看到,几乎都是“后浪”才俊,该戏的编剧邓天乐,甚至还是个97年的武汉娃。3个月的排练,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磨炼也是一次机会。
“从穿着冬天的衣服,到穿着短袖,一开始还不能‘合体’,每折戏的人单独排练,就算聚在一起,也要戴着口罩,很多演员脸都过敏了。”江苏省京剧院演员团副团长董源说,最难的还不是在这里,最困难的是剧本一次次调整,每一次调整就是所有唱腔的变化,前后易稿了10多次,到演出前一天才最终敲定。“这部戏真的是全员参与、耗费全员心血的一部戏,也看到了青年演员的光彩。”
演出前,京剧院党支部书记彭林刚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出征前夜》主要演员和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演职人员,在舞台上重温入党誓词。江苏省京剧院院长骆朗表示,在抗疫工作中,全国医护人员放弃休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令全国人民深受感动。在这样的时刻创排现代京剧《出征前夜》正是以艺术的形式,向全国的医护人员和一线人员致敬,也是江苏省京剧院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抗疫工作的支援。
- 南京
- 2021-09-12 20:28:36
- 南京
- 2021-09-12 20:01:03
- 南京
- 2021-09-12 19:59:47
- 南京
- 2021-09-12 18:50:00
- 南京
- 2021-09-12 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