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北斗助力!南农大这项技术真牛,每亩可增收100—200元




现代快报讯  6月23日上午,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江苏作为较早实现北斗导航应用的省份,北斗卫星相关产业取得突破式发展。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领衔的“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把高科技“智慧”注入到小麦生产耕、种、管、收的全流程中,实现了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机械到智能、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



北斗融入农业,“导航”小麦生产全流程

一台台依靠北斗导航的小麦无人收割机穿梭于麦浪间,在后台智慧麦作系统的操作下,机械可以做到智能“吞”麦、精确“吐”粒……6月初,“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收获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江苏临海农场举行。作为2019年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该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领衔,主要包括北斗导航支持下的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小麦精确施肥喷药技术以及物联网支持下小麦智慧灌溉技术。


△ 北斗导航支持的小麦无人收获机正在收割

“就像普通车载导航规划路径一样,基于北斗导航的小麦无人播种施肥一体机,指导着小麦生产耕、种、管、收的全流程。”据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田永超介绍,智慧麦作技术将北斗导航、现代农学、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应用于小麦生产的全过程,实现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机械到智能、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



这套智慧农业技术究竟“厉害”在哪里?首先是立体化感知农业信息。田永超介绍,所谓农情的“立体化感知”,就是通过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田间物联网传感器等遍布于天上和田间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传输、获取数据,对苗情生长状况、空气温湿度、土壤养分墒情等技术指标进行采集分析,架设起“天眼地网”,定量、全面、立体化地精确描绘判断作物生长状态。



监测数据有了,种、肥、水、药的施用量怎么确定?过去是“凭经验”,现在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信息、品种特性等,开具种、肥、水、药的“细方子”。“例如,不同区域的麦田,土壤、密度与长势有差异,就要分别设计播多少种子、施多少化肥、灌溉多少、农药怎么喷,最后生成的就是一张张差异化的栽培方案图。”田永超说。

丰收又增收,这些技术已在全国主要麦作区示范应用

田永超介绍,目前,天空地立体化苗情诊断技术、无人机支持下的作物精确机喷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灌溉技术等单项技术趋于成熟,已在全国主要麦作区大规模应用。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技术也已初具雏形,在江苏部分麦作区投入使用,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有望在近年内实现广泛应用。

“无人机械替代了人工。同时,种、肥、水、药的施用量更精确,使用的部位也更准确,实现了产量翻倍,节省了不少成本。”田永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每亩地的效益,比以往提高了100到200元左右。

田永超表示,下一步将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利用传统农机装备,加强智能化、精确化的核心技术与部件研发,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系统的提档升级。同时,加大推进技术与成果的集成示范,致力于实现全产业链、全过程的精确作业、无人作业,实现农田信息、农艺处方、农机装备的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将技术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从结合走向融合,打造面向未来农业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样板。”田永超说。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 许军/文 刘畅/摄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