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盐城 > 文化 > 正文
东台发绣:生命艺术符号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梦。”云鬓高绾,秀发如烟,美人倚窗,对镜梳妆,一幅多么生动有趣的画面。头发作为人类始初的崇高信物,融入爱的内涵,传递着生命信息符号,成为一种象征,一份承诺,有了某种神秘的诱惑力。用它制成东台十大名片之一的东台发绣,让我们看到了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东台发绣最为原始的面目。



尝试用写意的心情去看发绣。东台西溪泰山大道旁的一家发绣馆内,一个个绣架兀自竖立,染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头发摆在一旁,绣绷上绷着薄如蝉翼的丝帛,绣女面对面地飞针走线,花在上面开,鸟在上面唱,蝶在上面舞,鱼在上面游,还有蔬菜、庄稼、家禽,都在上面鲜活地飞翔成长。松鹤延龄,虎虎生威,人物山水,十分传神,令人眼光缭乱,美不胜收,用温润如玉这个词来形容东台发绣,再恰当不过。



源于唐而兴于宋的发绣,北宋微宗年间曾专门在宫中设绣画专科,在大英博物收藏着南宋赵构之妃刘安发绣《东方塑像》。如清康熙《绣考》中所载:唐海陵西溪发绣阿弥陀佛……西溪古集镇乃东台之根,唐代曾是全国最大的盐场之一的东台西溪乃发绣的发祥地。而在唐代,西溪商业繁荣,佛教兴盛。据说,信女们为了表达对佛的虔诚,纷纷剪下长发绣成阿弥陀佛的字样,而后在佛前虔诚地跪拜。一时间,民间青年女子为表达对爱情的忠贞,纷纷效仿,从头上剪下青丝,灯前月下,飞针走线,绣上情郎喜欢的花鸟虫鱼。



“肌肤毛发,受之父母”。古人对于头发向来敬重,成就一件发绣作品的往往是信念、信任,而远非绣工针法这么简单。东台发绣所用头发非少女秀发莫能绣,特别是传统中国画,中国山水画,中国书法,人物画像,动植物写意等。因其用材的奇特,工艺的精湛,风格的典雅,融合了书、画、印、染、绣、织、装裱于一体,仅针法就运用滚、施、缠、套、接、切、扣、虚实针等数十种针法,达到平、齐、细、密、匀、薄、和、顺、光等最佳艺术境界,从而坐得秀、奇、俊、丽,而被誉为“天下一绝”。



那些赋有东方艺术气息的双面绣,那些湿润光泽的毛发,在绣女的指间,缤纷上场,让人有一种轻触微温的感觉。所反映水乡生活题材的双面绣,一块丝帛的两面绣出两种不同动物,水墨画一般,设色繁复,品质润洁,情节和赋色也有着自己的个性思想。绣女们用自己的青丝,将智慧荣耀和一生的梦想都绣在了上面,光线与色彩顺延,有一种延伸的阅读感。



被誉为西溪“盐仓三绝”的东台发绣艺术在历经朝代的风云,战火洗劫之后,到了清末民初,几近衰绝。七十年代初,东台工艺厂一帮师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应有的担当,一群下放在盐阜地区的苏绣艺人加盟东台工艺美术厂,让东台发绣柳暗花明,一幅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让东台发绣蜚声海内外。一幅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力作绣成的《富春山居图》以其1380厘米的身姿亮相展会,因为它问鼎全国最国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特殊身份,引起轰动。



世上最长的刺绣作品500罗汉图,以3300厘米的身姿出现在绣都东台,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荣登吉尼斯榜。一幅中国画十大名品之一的长卷《姑苏繁华图》,以浓墨重彩写尽康乾盛世古城苏州的繁华,在全国工艺刺绣大赛上获得金奖。《长江三峡全景图》《八十七神仙图》等一大批发绣长卷,像一个清亮的长调,破空长啸,为世人瞩目,成为东台的一个文化符号。



青丝为证,文化传承。结合东台发绣传统工艺,东台西溪开拓以爱情文化为主题的发绣系列文创产品,游人用自己的一缕青丝,制成艺术品,作为信物,赠给心上人。特有的人文特色,文化元素,方寸之间,可见山水,可见天地。仿佛美人的胭脂,为这水乡绣色淡抹上一些神奇的色彩。(文/赵峰旻  摄影/徐越峰  陆志祥  邹荣铎)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