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把小秸秆编织进美丽乡愁

 “风吹麦浪,汗湿衣裳,农机手奔向金色的海洋。”5月下旬以来,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由南向北梯次进入集中收获期,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6月1日《人民日报》)


图片4.png

(金色的原野)

  不经意间,人们发现,今年夏收启动后,往年屡被提起的秸秆焚烧话题热度低了,呛人的焦味也很少嗅及。成片的秸秆或在粉碎后化作了土壤的外衣,或被二次加工变废为宝。作为美丽乡村的一个元素,小秸秆正在被编织进美丽乡愁,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增添一抹亮丽的底色。

  一抹乡愁架起秸秆处理的时空桥。多年前,秸秆曾是农村烧火做饭的重要能源,为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日子好了,乡下也用上了煤气灶,小秸秆委曲地被一烧了之,破坏了大气和土壤,成了人人头疼的“鸡肋”。不能“一烧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实施,各地因势而谋、因势利导,小秸秆又找到了它的新价值。或技术处理用做工业原料、或经过发酵做肥料、或成为增收入提效益的致富门道……秸秆新利用,留住了乡愁里的秸秆记忆,跟上了新农村建设的铿锵步伐。

  秸秆焚烧“下线”,变废为宝“上线”,美丽乡愁清爽“在线”。让田野里的秸秆处置手段再丰富一些,让农村的空气再清新一些,让秸秆制品成为乡村记忆的时代新秀……今昔对比,秸秆焚烧后的焦糊味儿淡了不少、吐槽秸秆焚烧的信息少了许多,变废为宝的“黑科技”从零星成为常态......点滴之间见真章:多年来基层政府的“苦口婆心”已见成效、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效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守好乡愁的寸丝寸缕,把小秸秆编织进美丽乡愁,用饱含温情的“秸秆”新操作实力装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风景。我们相信,这样的风景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美。(文/奚湖 图/刘凌)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