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新出海口:政策“强磁场”促“产才”融合,打造发展新引擎

初夏时节,繁花似锦。穿行在江苏新出海口——南通市通州湾,科创城星火社区、上理工“集客空间”两座颇具现代感设计的大楼显得格外蓬勃生机,前不久两地都跻身了国家级众创空间,这是通州湾积极以人才发展新质态引领产业发展新常态的生动缩影。

△华瑞(江苏)燃机服务有限公司

近年来,通州湾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推进人才要素与产业要素互动互融,为通州湾开发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政策先行,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近年来,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项目在通州湾落地生根。

人才跟着产业走。随着“国千”专家崔军红“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华瑞燃机、道达风电、苏民新能源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企业人才中目前已有12人入选省、市各类人才计划,“产才”融合呈现“加速度”。

政策向来是集聚人才的“强磁场”。近年来,通州湾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临港制造和高端纺织等重点产业,积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政策壁垒,先后出台《通州湾示范区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等文件,涵盖企业引才、平台建设、柔性引才等9个方面专项奖励,不断加大对发展急需“高精尖缺”人才的扶持力度,努力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为更好服务重大项目,吸引产业人才,我们切实围绕产业落户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政策扶持模式,对重点产业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通州湾组织人事局局长陆骏骅介绍,通州湾对入选人才计划的产业项目,根据入选层次,在上级资助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相应政策配套,优先保障用地用海需求,优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预留产业发展空间,优先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不断提升人才资助质效。

△科创城

服务为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建设是绕不开的软环境。通州湾管委会因时制宜,成立产业人才集聚工作小组,下设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留人聚人3个工作组,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和资源整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类招人留人活动,初步形成“1+3+N”的人才工作格局,积极为项目落户营造良好环境。

支持区域内优质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力争通过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引导塑造一条 “产才”融合链条;通过培大扶强、资源盘活等形式对企业开展挂钩联系走访,推动人才政策下沉;组织开展专场招聘、金融助企、项目申报等活动,强化主动靠前服务意识,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高企7家……通州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产才”融合打造一个更具活力的生态系统。

此外,通州湾政务中心设立人才项目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注册、审批、监管、咨询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积极推进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要素深度融合。

△通州湾核心区景观带

引育并重,集聚人才资源平台

人才落地,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关键。通州湾推动平台载体建设,为企业开辟技术支撑,为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并放大优势叠加效应,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西交大长三角科技园、天津大学前沿院南通基地、上海海事大学“两中心、两基地”等是通州湾重点打造的“产才”融合集聚平台,目前均已运营。随着江苏省“I创杯”、上理科技园——通州湾大学生创业集训营、沪苏人才融合发展交流恳谈会等活动的举办开展,通州湾已累计吸引数百名青年创客及创业团队参加。

在人才培育方面,通州湾有序开展校企合作,根据重点产业引才需求,因企制宜与通州湾科创城高校院所、中专技校等开展校企合作,探索联合办学、实训基地等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通州湾共有国家千人专家3名,省级人才4名。面向未来,通州湾将持续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夯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高质量“产才”融合带动高质量开发建设。

文丨记者 吴霄云 通讯员 徐军伟 图丨通州湾示范区提供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