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苏州 > 教育 > 正文
挑战归来话挑战,扬帆蓄力新征程 ——苏科大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竞赛一等奖项目背后的故事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徐燕华)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线下终审决赛在四川大学举行,苏州科技大学的作品《苏州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基于苏州市四个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的实践》荣获全国一等奖。

作品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敏、陈希、彭锐老师指导,邓华、罗立聪、何洪宇等学生参赛完成。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本次挑战杯竞赛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谈及选题契机,陈希老师表示,苏州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打造了乡村振兴的“苏州样本”。团队“入乡村看变化”,选取了苏州高新区树山村、吴江黄家溪村、常熟中泾村和常熟蒋巷村四个典型示范村作为调研对象;提取了苏州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经验,为推动乡村整体振兴添砖加瓦。团队师生们深入了解基层党建,书写青年风采,助力乡村发展。

从参赛到完赛历经五个月,受疫情影响,很多线下调研和采访工作难以开展,但师生们参加“挑战杯”竞赛的进程并未因此放慢脚步。多轮线上会议、多次深夜探讨,时间与汗水目睹了他们的艰辛,语音与文字见证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返校后,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线下工作当中。团队成员邓华同学说:“虽然平时学业繁忙,但我们都在坚持,能够为同一个目标倾尽全力奋斗是一件有价值的事。”从线上筹备到线下走访,从视频制作到脚本撰写,从镜头运用到细节处理,每一步都严谨分工、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作品获奖的背后,凝结着团队每个人的心血。陈希老师说:“进入省决赛后,同学们白天调研、补拍视频镜头;晚上加班加点,修改文本与视频。在省赛上传作品的前10分钟,视频还在做最后的细节调整。”

采访村民时,沟通也是一大难点。大部分村民年事已高,一口浓厚的苏州乡音常常让采访的学生们一头雾水。加之村民久居村内,对于采访的同学们并不十分信任,起初的调研工作开展得很艰难。后来,团队成员通过联系当地村干部表明了来意,村民们的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积极主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乡村的变化,并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意见,与同学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决赛终审答辩时,有两位专家对他们的项目很感兴趣,提的问题比较多,面临着答辩时间即将结束的压力,团队成员们凝练要点,简洁明了地回答了专家问题。答辩环节团队成员通过自己的突出表现,最终获得了94.33分的好成绩。

比赛结束后,邓华同学说:“参加‘挑战杯’,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到了其他院校作品的优势和亮点。”陈希老师说:“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经验和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敏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使乡村振兴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年一代更应握紧奋斗‘接力棒’,坚持党的领导,践行初心使命,把青春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筹备本届“挑战杯”竞赛的参赛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部、科技产业处、人文社科处和学生工作处组成校内选拔赛组委会,组织各学院团委开展了“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选拔和培育优秀项目,邀请校外专家指导。决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王荣庆莅临答辩现场观摩指导,亲切慰问参赛师生,勉励学生们发扬拼搏精神,争创佳绩。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名列前茅,成绩斐然。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