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清明追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哭墙”前缅怀亲人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于露/文  顾闻/摄)“我今年91岁了,又来看你们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前献花、鞠躬,祭奠亲人。4月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2021年清明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69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夏淑琴、艾义英、马庭宝、石秀英、陈德寿、路洪才、刘民生、阮定东等老人,去世幸存者佘子清、蔡丽华家属,死难者遗属代表依次手持白菊,三鞠躬祭奠亲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孙子黄睿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孙子黄睿说:“每当我来到纪念馆,我的脑海中就会想起奶奶时常向我们讲述的84年前家中6位亲人被侵华日军杀害的场景。1937年的冬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30多万无辜的同胞和奶奶的亲人一起惨遭杀害,我们家的这段悲惨经历就是南京大屠杀历史最有力的见证。这段痛苦的回忆至今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们全家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他表示:“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作为死难者的遗属,今天我们来参加清明祭活动,不仅仅要悼念家中受害的祖辈,也要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千千万万的同胞们。”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每年此时,我们都要聚集在这里,共同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每年此刻,幸存者和家人都会到这里,给亲人献上鲜花。纪念馆作为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物理空间,我们与幸存者是一家人。在这一年里,我们和所有的幸存者家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战胜疫情;我们通过邮寄防疫物资,表达纪念馆的关心;我们组织活动,让老人了解南京的飞速发展;我们会同共建单位,提供医疗服务,呵护老人健康……清明节的目的既是寄托思念,怀念同胞,更是激励国人发奋图强,建设更加美好的今天。”





今年3月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老人去世。当天她的10多位后代来到纪念馆参加家祭活动。她的儿子丁伟说:“几乎每年清明我们都会前来参加家祭。今天,我们全家四代一起来到纪念馆,其中还有3位小朋友,目的就是让这段历史代代传递下去。”蔡丽华老人的孙子丁煜轩今年18岁,他说:“小时候,我经常听奶奶讲述她当年的亲身经历。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如今的和平生活。”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