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倒计时三天!来京昆艺术群英会闭幕式,解锁青年梅兰芳的故事

现代快报讯 11月30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就要迎来收官。作为闭幕式演出,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排的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无疑相当重磅,备受关注。该剧以梅兰芳第一次闯荡上海的故事为切入点,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进取谦虚、有勇气不服输、敢于拼搏的青年梅兰芳形象。该剧有何亮点?幕后还有什么故事?现代快报记者为你提前剧透。



当遭遇轻视时该怎么办?梅兰芳告诉你

“小年轻行不行啊?”这大概是每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就连一代宗师梅兰芳也不例外。1913年,年方二十的梅兰芳随王凤卿首次赴上海演出时,就遭遇了剧院老板直击灵魂的轻视:“一千八百大洋精光闪亮码在这里,只怕我有心出,那梅兰芳,不敢拿!”



撇除此前影视作品和舞台剧中着墨较多的情感线和盛年故事,这次的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将重点聚焦于更为宏大的艺术突破、自我升华和舞台情谊之中。以双线并行的手法,架构戏剧。在现实行进线中,叙述梅兰芳携子返乡,祭祖、演出。在回忆线中,则着墨于首次登台上海与挚友王凤卿的过往。描绘了一位伟大艺术家在某个特殊的时间原点上,对生与死、春与秋、亲人与至交、艺术与情义的思考和人格艺德的升华。



舞台上,梅兰芳首度赴沪演出。他承担着殷殷期许,越过了重重质疑,在粉墨丝弦之中,大放异彩。他说:“难走的路,我走;别人不去,我去!”这是梅兰芳大师对轻视的回应,也将为舞台下的观众带去满满正能量。



一部梅郎曲,两代戏曲人

戏里,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戏外,是当代戏曲人的集体探索。

《梅兰芳·当年梅郎》由著名编剧罗周撰写剧本、上海越剧院著名导演童薇薇执导,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胡锦芳及梅派名家陈旭慧担任艺术指导。由施夏明、周鑫、张争耀、赵于涛、孙晶、孙伊君、陈睿等第四代优秀青年演员担任主演。

在展现京剧梅派艺术的“戏中戏”方面,则特邀梅葆玖先生的江苏籍亲传弟子、京剧名家陈旭慧,向剧目主演手把手的教授梅派代表性剧目《宇宙锋》《武家坡》和《霸王别姬》选段。

《梅兰芳·当年梅郎》融当代优秀戏曲艺术家、京昆两界领军人物于一炉,是当代戏曲人对梅兰芳大师的一次集体献礼,也是对当代昆剧的一次集体探索。梅花奖得主、昆曲表演艺术家李鸿良表示,该剧的创排,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以实际行动落实“努力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新目标,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讲好江苏故事展现江苏形象的重要举措。

剧目将在以充分保存昆曲艺术古典韵味为必要前提的基础上,与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合作,合理适度使用数字化多媒体舞美技术,在舞台呈现上有所创新,借助多方智慧,协同合作,打造一部“立得住,传得下”的优秀作品。



幕后故事——

施夏明:这是一次“重新走路”的过程

作为梅兰芳的扮演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面临从未有之的挑战。“我常说,创排的过程就是‘重新走路’的过程。跨剧种,跨行当,梅先生又是京剧泰斗,到底该如何演绎?太难了。”

这样的挑战,贯穿了整个创排过程,涉及每一位主创。昆曲人所擅长的传统程式的表演,在昆曲现代戏的面前突然“不灵”了。没有了水袖,演员的很多传统的程式语汇用不上,去掉了高靴,演员在舞台上走路都不能踱着四方步去走。



好在昆剧院上下互帮互助、共克难关。施夏明说:“我们仍然朝着昆曲高度凝练的虚拟性、程式化的表达方式这个方向去发展、去琢磨。”比如第三场《白夜》,在舞台上没有用到真的黄包车,而是虚拟了黄包车的行路姿态。整个剧组在导演、前辈的指引下,一点点去想,一点点去琢磨,一点点去借用,最终舞台的呈现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

通讯员 韩琛 现代快报+/ZAKER 南京记者 宋经纬 李鸣

(江苏省演艺集团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