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当2500年的大运河遇上高科技,会迸发出什么火花?当戏曲遇上机器人,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来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正在这里举办的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长三角文博会 ”),告诉你答案。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都捧出了“看家”法宝,来吸引观众参观。作为东道主之一,本届文博会江苏共有近百家文化企业参加,不仅颜值高、有创意,还非常酷炫,和观众的交互性很强。
△江苏馆
江苏馆都有哪些看点?11月20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现场,为你一一打探。
瞧,《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动了
一幅泼墨“卷轴”徐徐展开,河水潺潺流动,船只往来自由,耳边是飞鸟掠过的声音,眼里是万里山河的美景……刚走进江苏展区,就被长135米、高3米的数字版《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惊艳。站在它面前,时常有融入山水的错觉。
△《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数字版《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的原稿为百米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该长卷耗时一年半完成。“2018年6月,我们接到这个任务。为了完成长卷,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了40-50本大运河相关的书、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大量的照片。”创作组组长、著名山水画家秦剑铭说。
为了长卷,由大运河沿线8省(市)15位书画篆刻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开始实地走访。他们行经浙江、江苏、山东3省,天津、北京2个直辖市,横跨20多个城镇,采风、写生、考察,纵览大运河全貌。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察和不断修改后,画家们最终捧出了画卷。
这次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数字版《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利用科技手段加工而成。据介绍,它将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等40个运河最美地标、300首大运河古诗词,运河沿线水文信息等有机整合到画卷中。画中云溪流动,水波荡漾,一首首古诗词徐徐展开,充分展现幸福河的深厚文化底蕴。
据悉,未来,数字版《大运河运河史诗长卷》要把更多运河文化资源、数据等上传制作,让它变成可感知运河、了解运河的重要数字化载体。明年6月,公众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就可以看到它。
1400万字皇皇巨著《中国运河志》亮相
走进江苏馆正厅,众多“运河”元素映入眼帘。千问千寻大运河融媒体专题展示、《从长江的尽头回家》网络直播展示、大运河主题图书……不过最重磅的莫过于耗时8年完成、1400万字的皇皇巨著《中国运河志》亮相,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运河出版工程。
2008年,江苏牵头启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2012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启动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运河出版工程。这一开拓性出版项目,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展示最美好书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邹逸麟、李孝聪、张廷皓、张英聘、赵世瑜等1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各文献舆图收藏单位、运河沿线城市鼎力支持,勠力同心为中国运河修书立志。2019年,《中国运河志》正式出版,共9卷。这次能在文博会上一览该书“真容”,很多参观者感觉十分幸运。
除了纸质版,一旁的透明屏触摸展示柜上,还运用科技手段电子化呈现《中国运河志》,也十分吸睛。巍巍青山隐隐若现,一条运河穿流其间。手指在透明屏上轻轻划过,就可以看到散落全球、鲜为人知的运河古图,寻找运河两岸那一个个散落着的古城古镇。
厉害了,机器人竟变身戏曲演员
你能想到机器人还可以唱戏?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就欣赏到了这些新晋“艺人”的表演。20位身穿戏曲华服的机器人挥舞着手臂、迈着稳健的台步,细细看去,每个机器人的眉眼都勾勒了精致的油彩,很有“那味儿”。
△戏剧机器人在中国大运河史诗长卷前跳舞
中国戏曲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戏曲爱好者的关注,而机器人表演在戏曲方面的尝试“鲜有人为”。江苏演艺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计华介绍,这次亮相的“戏曲机器人”是我国机器人技术在戏曲文化中的首次应用。
技术人员通过对戏曲人物的动作捕捉建立数据库后,完成数字版权登记确认,并进行细致地创作和调整。目前,三代机器人已经基本调试完毕,它们从二代的15个关节增加到了25个关键,肢体动作将更加丰富逼真,可以通过细节动作演绎昆曲《游园惊梦》。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戏曲表演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围观,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计华表示,通过机器人变得可触可视可互动,让孩子更主动地走进传统戏曲世界,让成人更直观地体会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完美交融,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很酷炫,“小风扇”里吹出神奇万物
本届文博会,江苏馆内各种交互式的小游戏,吸引了很多观众。现场,3D全息影像、数字版文物博古架……酷炫又很魔幻,让观众舍不得眨眼。
△全息屏展示
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3D全息影像,让人体验了一把高科技的魅力。只见地上和墙上,都排满了“小风扇”。很快,这些“小风扇”吹出了小轿车、飞机、各种鲜花。神奇的是,小轿车会旋转,可以看见它内部的样子;而鲜花的品种不一,它们有的在长枝丫,有的正在盛开。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种裸眼3D全息影像技术,利用的是人眼的“暂留”原理成像而成,可以应用在各类城市、景区等室内室外场所,调动客户兴趣,增强用户参与感。
△记者体验电子书法
这个“博古架”上的国宝,360度任你玩
博古架上的文物可以任你拿取,还能360°随意把玩?没错,江苏馆内的一个数字化博古架,就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围观。
△可移动电子博古架
这个博古架是一面大墙。抬眼看去,博古摆满了各种数字化后的文物。动动手指,上面的文物就可以“动”起来,而且,博古架还能移动,听到呼啦啦移动的声音……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博物馆观众是无法触摸展品的,他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真实文物“复刻”下来,放在数字博古架上,既可以近距离清晰地看到文物样貌,又可以和它互动。
△南博文创品
现代快报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把“淘”文物的快乐。点击大屏,青铜、古瓷等众多文物散落沙堆中,控制抓手方向进行文物挖取,简单易操作,又十分有趣好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简单的方式,让更多人走近文物,了解其背后历史。”
此外,该展区的另一扇雕花窗也别有洞天。透过窗户,一个白玉盘子上慢慢“染”上青花瓷的图案。据悉,这种光雕技术,把数字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将青花瓷的图案复原在“瓷盘”上,并做成影片进行展示。“目前这项技术已走进山东济宁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希望未来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创意文化体验项目。”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宋经纬 胡玉梅/文 赵杰/摄
- 江苏
- 2021-09-12 21:22:19
- 江苏
- 2021-09-12 20:59:30
- 江苏
- 2021-09-12 20:10:07
- 江苏
- 2021-09-12 19:48:57
- 江苏
- 2021-09-12 18: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