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现代快报记者”现身昆剧《眷江城》:致敬所有战疫一线新闻工作者

现代快报讯 今年春节,一场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医生刘益朋与女友丁铃不畏风险,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支援 ……10 月 7 日晚,以湖北、江苏两地人民携手抗疫为主题的现代昆剧《眷江城》在江苏大剧院首演。眼尖的观众发现,女主角丁铃的身份是 " 现代快报记者 ",真的确有其人?她有什么故事?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眷江城》编剧罗周表示,丁铃是无数新闻工作者的缩影,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深入一线为大家带来最鲜活的讯息,像战士一样,冲锋在前,无惧风险,向他们致敬!



现代快报的报道,成了重要剧情的灵感来源

昆剧《眷江城》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昆剧院创排演出,讲述了疫情暴发后,鼓楼医院一名医生瞒着老母亲,偷偷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然而身在疫区的老母亲也瞒着儿子,为医院做饭送餐等令人动容的抗疫事迹。



△剧照

" 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武汉封城,大家都减少了出门,新闻成了所有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罗周告诉记者,该剧剧本是从 2 月份开始创作的,她每天收集大量素材,当时看得最多的就是现代快报的报道。

剧中,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因为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刘益朋彷徨在夜里时,遇到了一个已经痊愈的患者,面对医生,患者用最清亮的声音,一个一个报出了曾经帮助过她的医护人员的名字。" 医生的名字全部是真实的,而这段情节的灵感来源是就是现代快报的新闻。" 罗周说,现代快报曾用了整整一个版刊登了医护人员的名单,虽然这些名字大家不认识,但能从中感受到一股很强大的力量,这个细节也成为了剧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丁铃 " 并非一人,而是无数新闻工作者的缩影

很多人好奇,出现在剧中的丁铃,真的是现代快报记者吗?她的故事又是如何?据悉,今年 1 月 29 日,现代快报 " 武汉战疫队 " 就奔赴武汉报道,经历了 88 天鏖战,现代快报虽没有名字叫 " 丁铃 " 的记者,但丁铃的身上却充满着现代快报记者的影子。



△《眷江城》中现代快报记者丁铃(左,由腾腾饰)

剧中,刘益朋和女友丁铃在武汉重逢,正值情人节,两个小情侣坐在长椅上看夕阳美景,猛地一惊,丁铃说还要回去组情人节特刊,不能再多留,这场疫情让无数爱人分离,她要把那些感人的故事写出来,温暖更多人。" 其实这里也是看了现代快报的情人节报道后,获得的灵感。" 罗周说,现代快报的报道,在疫情中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光明。



△刘益朋与丁铃

" 现代快报记者是最早一批去武汉的。在这场战‘疫’中,新闻战士和医务人员一样,冲锋在前,值得讴歌致敬。" 罗周说," 丁铃 " 并非一人,而是无数新闻工作者的缩影。丁铃的扮演者由腾腾,是昆山当代昆剧院的特邀演员,第一次拿剧本的时候,她就被人物身上的勇敢与坚守所吸引,疫情之中,医护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外卖小哥等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抗疫做着贡献,展现社会担当。

近 30 年来中国昆曲艺术舞台上的首次尝试

" 我们能够接受用尽全力之后的失败,但不能接受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就在前不久的研讨会上,罗周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剧本阐述的开场。事实上,无论是对编剧罗周、导演韩剑英,还是对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来说,创作演出这部《眷江城》都是一场极为冒险的挑战。

作为一门已经流传了六百余年的剧种,昆曲艺术具有着高度程式化和古典化的特征,它所遵循的填词、谱曲、演唱和表演规则,在清前期定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更改。" 我们现在只能说,是做了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尝试,特别是在念白和唱腔上。" 韩剑英说。在唱腔的选择上,《眷江城》依旧选择了传统的曲牌体,严格遵循着格律,按律谱曲,依字行腔。念白采用中州韵为基础,咬字发音遵循四声阴阳的规律,但是在节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加接近于日常说话的方式。《眷江城》是近 30 年来昆曲艺术舞台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现实题材作品。



△刘母在家备餐

为了达到最佳观感,近一个月来,剧本反复调整。最终版压缩了 10 分钟左右的戏,删掉了 5 支曲子,改了不少念白,连罗周自己也记不得修改了多少次剧本。" 就在这几天,我们还为刘母桌上备什么菜而纠结。" 罗周感叹,这是一部用心用情的剧,每一处细节都有考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次难忘的昆曲体验。



△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昆剧《眷江城》编剧罗周

【链接】

关于现代快报 " 战疫队 " 的那些真实故事



△现代快报记者深入疫情一线报道

1 月 29 日,大年初五,现代快报武汉战疫队的首批 6 名队员,匆忙告别家人,勇敢逆行武汉。随后,现代快报第二批、第三批队员陆续出征,分别奔赴武汉、黄石。直到 4 月 25 日,现代快报武汉战疫队才返回南京。

在 88 天的鏖战中,现代快报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采写制作了 2000 多篇稿件和产品,其中 100 多部新媒体产品刷屏网络,全网阅读量 10 多亿次。

他们用现场实录的短视频,呈现武汉保卫战的激烈和不易。尤其重点关注江苏援鄂医务人员,以及江苏志愿者们在武汉的辛苦付出。队员们多次深入红区采访拍摄,拿出多个感人至深的产品。在 ICU 里,记录下江苏白衣战士全力救治重症患者,记录下他们与患者之间的温情互动,推出《6 小时跟拍,实录武汉重症病房的 " 我和你 "》等产品。全程跟拍江苏环保志愿者从医院到垃圾焚烧处置场,清运处置医疗废物的全过程。

这些精彩作品的背后,是记者们的辛苦付出与不惧危险。每一次进红区,他们扛着沉重的器材,至少呆 6 个小时以上;熬夜蹲守火神山、雷神山;通宵在火车站拍摄运送物资的场景;连续两夜跟拍接送医务人员的 95 后公交车司机 …… 他们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每个中国故事,传递浓浓温暖。( 江苏省演艺集团供图 )

相关报道


动容!震撼!昆剧《眷江城》首演,这是一场用爱书写的战疫故事


通讯员 韩琛 丰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宋经纬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