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和和美美:一位村支书眼中的小康模样

过些日子,就是高长俊60周岁的生日。“退休?我可没想过要退休,现在村子里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处理呢,离不开我啊。”初秋的午饭时分,天气还有些热,高长俊回到家一边扇扇子,一边跟记者细细聊着近期村里发生的变化。每每提及退休,老高总是这样“傲娇”,觉得是大家“离不开”他。

高长俊是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东荡村党总支书记,去年1月接到选派通知,即将退休的他又毅然前往东荡村。东荡村地处淮安区苏嘴镇西南角,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余人。2016年前,该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先进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滞。



作为一个“外来户”,高长俊面临着人手不足的窘境。取信于民,是打开工作局面的首要条件。高长俊到任后在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这样“亮相”:

“我是一张白纸来,一张白纸回;我是来给大家服务、解决问题的,村里的每一项工作都会公开、公平、公正和阳光操作;我不收一分钱、不接受一份礼。”

他主动把办公地点从村支部二楼的单间办公室搬到一楼便民服务大厅的会议室,又向村民作出两点保证:保证除必须参加的上级会议和下村走访外,一直待在会议室办公,有问题可以随时来反映,需要到村民家里谈,自己随时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村民来电立即接听。

“我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得到老百姓信任的,很不容易呢。”高长俊用轻松的语气说着他做过的事。赢得村民信任和支持后,高长俊开始带领村民谋发展。当时的东荡村已成为低收入村,要想重新走上发展正轨,必须在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增加村民收入方面下功夫。可是村里已没有可供分配使用的集体资产,无法产生任何可持续经营收入。



高长俊拿定主意后,带领村干部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在他的动员和支持下,在外经商小有成就的村民回村创业,投资100万元建设135亩的“稻虾共养”塘,带动村民一起脱贫致富,仅龙虾年产量可达1.7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他还主动跑去淮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拜访,成功谈下“种养一体化”合作项目。如今,东荡村30亩生态水芹试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每亩可获淮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补助资金1500元,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万元。

今年,全省新一轮“五方挂钩”帮扶工作启动后,高长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最终,东荡村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口帮扶对象。在他的推动下,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支持东荡村125万元,参与建设高标准猪舍,投入使用后东荡村每年可获得租金近12万元。他积极配合帮扶队员开展消费帮扶,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划采购淮安区特色大米6万公斤,由此东荡村可获得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

现在,高长俊日常嘴边最挂念的,已不是今天村里投资了多少钱、建设了什么项目,而是夜路黑不黑、绿化好不好、村民有没有地方可以坐下来聊天……“‘夜路不黑’一定要解决。”高长俊说,去年下半年,他申请了近30万元的资金,为东荡村安装了110盏路灯。“现在无论是主要干道还是羊肠小道,都有路灯,晚上在小路上散步,去哪都亮堂堂的,谁瞧着不高兴?”



“我最近想着要建一个小广场,拉家常的、带孩子的、跳广场舞的,都可以去小广场聚着。”入秋后,天气没有那么炎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路上的村民都比夏季多些,高长俊近期盘算着建设一个4000平方米左右的广场,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你要我说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子,我可说不好,但你看现在村子里干干净净,大家和和美美,这就是我觉得小康生活该有的样子。”如今,高长俊在田间村头依然十分有精气神,一年前只有少许白发的他,现已变成“白头翁”,但他的那股拼劲、韧劲、干劲被村民所敬佩。

交汇点记者 朱璇 通讯员 张志宏 赵勇程

图片:受访者提供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