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本期市民论谈聚焦话题: 扬州古城如何实现 “活态保护”?
最近扬州市首次公开征集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利用范例,古城保护话题再次引起关注。怎样在古城保护和民生保障中寻求平衡点?怎样在保护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古城的活力?围绕古城的活态保护扬州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亮点?又碰到哪些困难?8月9日,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电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第126期“市民论谈”,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共同探讨了这些话题。

最近扬州市首次公开征集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利用范例,古城保护话题再次引起关注。怎样在古城保护和民生保障中寻求平衡点?怎样在保护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古城的活力?围绕古城的活态保护扬州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亮点?又碰到哪些困难?8月9日,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电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第126期“市民论谈”,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共同探讨了这些话题。

改善居住环境

老城区居民是否愿望强烈?

主持人:老城的居民,有改善居住环境愿望的多不多?

张雪松(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主任):在旌忠寺社区,每年平均下来大建小修的应该不下上百户。因为房子经历风吹雨打,总要去维护,所以老百姓有现实需求。加之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要求也提升了。

张晶(市住建局古城保护处副处长):在扬州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历史城区里大约有95万平方米的老房子,这当中有30%是清代末期到民国时期建造的,另外还有50%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建造的。按照老的砖木结构或者比较简单的混合结构的房屋维修要求来说,15到20年就要进行一次修缮。按照频率估算的话,明清城区里面每年至少需要修缮600到800户。第二组数字,就是从老城区的两个街办和相关的社区反馈的情况来看,老城区里面每年实际发生的居民的这种小改大修的建设行为,每年至少在500到600起。这两组数据都反映出了老城区民房修缮的迫切性。

郑路(特邀评论员 原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主任):现在扬州古城主要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而且低收入群体相对比较集中;第二大问题就是建筑的自然老化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传统民居;第三个就是基础设施比较陈旧,很多老房子都没有独立的厨卫设施,需要进行改善;第四个就是交通问题比较突出。

刘雨平(特邀评论员 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话,有可能带来老城区功能进一步的衰退,结果就是物质空间老化衰败。老年人住在老城区,没有人去维修,就会产生一个相互影响,这种作用会叠加在一起,让老城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会变成一个比较空心化的、没有活力的区域。

王学文(市民代表):有条件的话,我们当然留在老城区。因为老城区对我们来说比较方便,靠近市中心,买菜各方面都很满意。

民居改造修缮

为何出现这么多私家园林?

主持人:2010年以后,政府出台鼓励老城区民居改造的政策,扬州的私家园林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2018年中期,仅老城区范围内就兴建了私家园林150多处。随着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央视曾多次聚焦扬州私家园林。扬州的这些私家园林是如何打造的?

杜祥开(祥庐主人):我那个房子是清朝的房子,在民国时改造过一次,以前的房子基本是望砖上面小瓦,底下都是烂泥,瓦盖得比较稀的话,时间不长就会漏水,屋面一坏整个房子就会坏。所以在1998年,我就进行了改造,通过几次不断完善,包括前几年市政府对巷子、下水道等进行了改造,家里抽水马桶、空调,包括最近管道煤气都安装了,我觉得住在里面很舒服。

孙成业(诚园主人):老城区有几个弱点:一是采光,二是潮湿。现在我们建的这个房子底下弄了一层楼板把它隔下来了,潮湿气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房子里头做了一个小的庭院,通风采光也好了。我们是按现在宜居的标准做的房子。

主持人:这样的私家庭院的打造,对古城的保护修复,是不是有借鉴意义?

郑路:非常有借鉴意义。居民自身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对传统风貌维护也非常好。古城保护应是全社会的事情,这是做了一个表率。近两年国内外一些专家到扬州进行考察,看了以后都非常欣赏,认为这也是名城保护中的一个创举。

刘雨平:首先,我觉得在技术上解决了老城区的一个难点,把现有空间的局限性通过园林的手法,使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第二,大家最担心的是老城改造把烟火气、市井生活丢掉了,我觉得现在扬州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既改善了老城的居住环境,另外大家邻里之间还可以经常来往。

古城保护更新

接下来该走什么样的路?

主持人:2011年,《扬州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扬州古城民居修缮可享政府补贴。这个实施意见出台之后,有多少居民拿到了补贴?最近首次征集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利用范例,主要目的是什么?

张晶:近10年来,有300多户居民领取政府的修缮补贴。在实践当中我们也逐步体会到,对古城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格局、外在风貌的物质层面的保护,更重要的,还要保护古城当中的居民和他们所延伸、伴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近几年在古城保护项目中,更加倡导推行的是一种渐进式、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这次征集活动,就是要向广大市民全面展示古城传统民居修缮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吸引更多的市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古城保护的实践当中来。

主持人:仁丰里改造是近年扬州古城保护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这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经验可分享?

庞建东(原汶河街道文化站站长):我们分了三步走:一是强文化,二是渐进式,三是微更新。所谓强文化,就是深度挖掘仁丰里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认知仁丰里、进驻仁丰里、打卡仁丰里;所谓渐进式,就是在打造仁丰里的过程中,坚守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胸襟;所谓微更新,是指对仁丰里的空中、地面和地下的基础设施的改造,通过杆线下地屏蔽了空中的视觉污染,扩大了地下雨污管网的口径,也引进了天然气,从小处入手,渐进细微式的做法,不仅改善和提升了古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也为古城保护和利用走出了一条路子。

主持人:扬州古城活态保护,下一步我们有哪些工作安排?

张晶:首先,就是如何让老城的老房子资源活起来。老房子中公房占了一半,空关、转租,甚至因为闲置没有人去打理,年久失修自然损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个问题,市住建局最近制定了《直管公房闲置房产回收处置利用实施方案》,将加强这块的资产盘活。另外正在报请批准提高民居修缮的补贴标准,进一步加大民居修缮推进力度。第二,要让老城的经济、产业活起来,必须要围绕老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加大对特色资源,包括文化物质等资源内容的开发利用力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老城来创业、就业,这才能真正实现古城的长效和可持续更新、发展。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