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100件叙利亚文物首次亮相南京,讲述50万年文明史

 

和三星堆的纵目神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偶雕件、像甜甜圈的环状彩陶壶、4000多年前的眼线膏容器……5月17日,“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开幕式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举办。这是叙利亚文物首次大规模来江苏展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特展门票免费,展期5个月,将持续到10月18日。

50万~30万年前的手斧,古人类石器加工的天花板

旧石器时代的手斧、神秘莫测的楔形文字泥板、造型各异的古老滚印、琳琅满目的贸易商品、神话雕像和宗教器具、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文物……本次展览分为“曙光”“变革”“争霸”“融合”“对话”五个单元,通过100件(套)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贾颇勒博物馆、拉塔基亚博物馆、塔尔图斯博物馆、德拉博物馆和斯维达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的精品文物,讲述叙利亚于数十万年间谱就的文明史诗。

展览中最古老的展品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手斧,距今50万~30万年,属于阿舍利文化,也被称为阿舍利石斧。仔细看,它由两面打制而成,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呈泪滴形。阿舍利手斧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了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水平。

在展览中,一件叙利亚人偶雕件的造型很是奇特,他的眼睛占据了面部的三分之二以上,和三星堆的纵目神像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介绍,这件器物发现于叙利亚布拉克丘的“眼庙”遗址,距今已有约4900年的历史。在这里曾出土了数千件雪花石膏制成的人偶雕件。这些雕件形状不同,大小各异,但在雕刻中都强调对人物眼睛的刻画。造型有单眼、双眼、四眼等各种样式。

烤面包的模具上,雕刻着女神像

蓄着长须,上身赤裸,下身穿着典型苏美尔人羊毛服饰,双手交叠,虔诚地祈祷着……这是一尊公元前2600~前2400年的祭拜者雕像。他的眉毛、眼睛都是镶嵌上去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让几千年后的邂逅者都可以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在叙利亚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女性形象的泥塑,展览中也进行了展出。例如这件“萌萌哒”的泥塑人偶,她好像在托着自己的胸脯,神情憨态可掬。

据介绍,这件泥塑人偶突出了女性的生育器官,可能与母神崇拜有关。哈拉夫文化的女性雕像通常都是或蹲或坐在圆凳上,她们的头部多为模糊形象,躯体具有现实主义特征。

此外,还有一件公元前2000~前1600年的烘焙模具,内部也刻画了一个佩戴项链的女性形象,她双手放在胸前,象征着献给神灵的吉祥图案,通常供奉给王室的面包上都有类似的吉祥标记。这件模具发现于某宫殿厨房处,推测是烤面包的模具,这也体现了当时人已经开始加工小麦食用。

说起烘焙,不得不提几件“甜甜圈”陶器了。有两件滚圆的陶器,尤其是一件环状彩陶壶,特别像一个甜甜圈。环状彩陶壶的器型在叙利亚陶制工艺中很罕见,猜测可能是用于祭祀或净化仪式。

鹰头狮身格里芬、羊头狮身斯芬克斯……“神奇动物”在这里

马形陶塑、乳牛雕刻、刺猬形彩陶器……除了人物形象,叙利亚展还上演着“神奇动物在哪里”。其中,有一只欲展翅飞翔的小鸟。据专家推测,这是一件鸟形眼线膏容器。原来,在公元前2400年~前2000年,古叙利亚人就开始画有美美的眼妆。

在展览中,出现最多的动物莫过于狮子了,但它们又不仅仅是狮子。公元前500年~前350年的格里芬浮雕,是一个有狮子的躯体、利爪以及鹰的头、翅膀的动物。它有时候也被称为鹰鹫兽。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刻着斯芬克斯形象的雕件,主要图案为两只羊头狮身斯芬克斯,二者面对面,中间是一株神圣的植物。斯芬克斯是古代欧亚地区重要的艺术主题,最初源于埃及神话,随后传播到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爱琴海、中亚以及中国楼兰等地区。在埃及神话中它通常为雄性,传说有三种斯芬克斯,分别为人面狮身、羊首狮身和鹰首狮身。

丝绸、瓷器……见证中叙两国友好往来

站在叙利亚这个“文明的十字路口”,不仅能欣赏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更能感受到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也正是不同文明的互动、交融、结合与演替,最终成为了推动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丝绸之路如同一条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大动脉,将叙利亚和中国连接起来,两地始终往来不断、互通贸易、交流文化,并持续至今,对各自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览“对话”单元就展示了中叙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展出了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的釉陶碗、瓷瓶、十字架、丝绸织物,以及出土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叙利亚文《圣经·诗篇》(复制品)。展出的丝绸织物发现于帕尔米拉的一处墓葬中,可能是中国出口的。

蓝绿色釉陶碗颜色与天空的颜色相近,专家发现其陶坯的改良可能是模仿中国制瓷技术的结果。虽然当时该地区陶瓷技艺还未达到中国制瓷技术水准,但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这种釉陶器皿在叙利亚北部地区已经大量生产。

出土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叙利亚文《圣经·诗篇》(复制品),每页从右向左横书有15行叙利亚文,为研究景教的仪式等提供了原始资料。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文 赵杰/图 钱念秋/视频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